找到相关内容918篇,用时5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八识规矩颂释(別本)

    依俗谛立。带质境者,谓心心所缘质经时,有似所缘之,名带。如第七仗第八见为本质境,变似。似相者,以第八见质为疏所缘缘。第七托彼生解,别现似相境,名带质境。又第六缘第八、见,亦带质境。又如执即蕴,彼所执,虽依蕴起,实自见生,本无我。虽执蕴上,彼蕴实非我,不得自性,不称质故,亦带质境带是似义。又如杌为鬼,鬼非实疑生,然必仗杌,亦带质境。此异彼性境,彼是现量,此非量摄。又异彼独影,彼不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0863819.html
  • 禅宗境界哲学的知识意义——《景德传灯录》中禅宗公案的比较研究

    跟上,只一昧在自我意识中构作,不解、人相、众生相诸相虚妄,正是入迷执著之事,居然狠狠地问说:“对朕者谁?”,这是直接冲击教学者的提法,达磨一无功德、二无圣谛,或许根本是个不学无术之人,殊不知达磨始终...则又何须定名,任何名之定位都是多余与虚妄,此即“无我观”,“无我”即是去除那仍在虚妄现象世界中的执。  <菩提达磨>光曰:“诸佛法印可得闻乎?”师曰:“诸佛法印,匪从人得。”光曰:“心未宁,乞师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5664018.html
  • 周叔迦:八宗概要(5)

    ;计所,爱恶自生;随爱恶心,即为善恶;善恶之报,受六道形,世世生生,循环不绝。若得善友开示,顿悟空寂之知,知且无念无形,谁为相人相?觉诸相空,真心无念。念起即觉,觉之即无。修行妙门,唯在此也...佛鉴(慧勤)、佛眼(清远)结社参禅,如今早见漏逗出来。佛鉴下有一种作狗子叫,鹁鸠鸣,取笑人。佛眼下有一种灯笼露柱,指东画西,如眼见鬼一般。这里且无此两般病。”宗杲曰:“大好无病。”克勤曰:“何谓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04764554.html
  • 慧能禅学的经论依据

    整个印度佛教中观学派的理论体系。经文前半部分讲人空,指出没有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。众生执这四为有:妄执所为实有,是我;妄执生于人道之谓人,而与其余各道有别,是人相;妄执我是依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成,是众生相;妄执可以有从生到死的一期寿命,人人都是如此,只是长短不一,是寿命。经中强调四相皆空,在此空观基础上,提出“无所住”的观点,对于声色香味触法等人的感官...

    董群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00564976.html
  • 大乘唯识学派的五位百法

    之根,意识依此末那识而生起思量之作用;对于第八阿赖耶识而言,末那识又攀缘第八识而执为自我,并且不断思量执着。因而《佛教名相通释》中说:“大乘建立末那识,略有二义,一由恒有内缘故。二由意识须有第七为...中唯此末那识有这两个特点,所以唯有末那识称为“意”。   据唯识学派解释,末那识是染污意,因为此识常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有自我,常与痴、见、慢、爱此“四惑”相应。因末那识为第六意识之根,而意识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21965107.html
  • 释藏青:中国佛教的传播与发展概况(3)

    十分简单清楚,我们的自我究竟是从那里来的?不就是从世界和他人那儿相对照而来的么?佛说:“无我上人无众生寿者相。”无人的时候,也就不会有,乃至众生相、寿者相。这个自我是从哪儿来的,也就只能回到那里...还是在心外?”文益答:“在心内。”桂琛即说:“汝行脚之人,有何来由安一块石头在心中?”文益闻言大窘,无言以对,便放下衣物,依于桂琛席下求决择,每日呈见解。一天,桂琛说:“佛法不恁么。”文益答:“然而...

    释藏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2065209.html
  • 佛说决定毗尼经略疏(1)

      此布施心之愿。施一切有为身命、男女、妻子、国城、田宅,尽皆一切布施,而三轮体空,皆如如,但为摄受,教导卑下弊恶杂秽众生故,有是施行。唐译在第十九,云:“善顺菩萨曰:能堪任成熟下劣少智众生。” ...如来见诸众生造种种恶,心生痛切,如割支体,不能自安。复见众生堕三恶道,受种种苦,心大忧恼。即起大悲以救护之。若见作善,生大欢喜,故云“现身色像,度脱众生”。唐译在第五十一,云:“能堪任示现身,成熟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665305.html
  • 王恩洋: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释论(2)

    所说  法。莫作是念,何以故?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,  即为谤佛,不能解所说故。须菩提,说法者无  法可说,是名说法。  (六)相好不见佛说法亦非真 佛之色身有三十二八十随好。此中具足随好名为...,平等平等,一切一味,无染无净,无高无下,是名菩提。次显得因,谓以无我人等而修行一切善法,即是无住生心,以是为因,即得无上菩提。凡夫著,二乘著空,是故不能以无住心修行一切善法,即便不得无上觉也。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4665412.html
  • 金刚经札记(3)

    三宝,树立正见,诸恶莫作;归信化相三宝,生信增进,众善奉行;归信理体三宝,圆悟理性,依解起行,全性在修,远离“人、、众生、寿者”四而发愿度生;“不住色声香味触法”、“不住法相”、“亦不住非法相”而广...为首。而本经亦特别强调说:“闻是(凡所有,皆是虚妄。若见诸相非,则见如来)章句,乃至一念生净信者;须菩提!如来悉知悉见,是诸众生、得如是无量福德。何以故?是诸众生,无复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无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2365509.html
  • 智圆和契嵩:推动佛教“援儒人释”潮流

    亦嗔痴之念太重,非所谓“解脱  缠缚,空种种人”者。第就文论文,则笔力雄伟,  论端锋起,实能自畅其说,亦缁徒之健于文者也。  这里高度评价他的文章,却又对他文章“务欲援儒以人佛”不以为然。因为...智圆和契嵩:推动佛教“援儒人释”潮流  孙昌武  佛教输入中国,与中土传统思想、文化冲突、斗争、相交流、融合,乃是广泛、深入地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现象。其中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儒家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0765782.html